close



  我國農產品物流模式呈現多元化特征, 主要有自營物流兩岸貨運模式 (包括加工企業主導型、流通企業主導型和批發市場主導型) 、第三方物流模式、物流園區模式。我國農產品物流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成本高、損耗大、增值能力弱, 應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, 降低農產品物流成本, 減少物流過程中的損耗, 增強農產品增值能力。未來農產品物流發展主要呈現園區主導多產業融合、電子商務化、農—宅對接、“最後一公裡”配送智能化趨勢。

  一、我國農產品物流現狀

  農產品物流指的是以農產品為對像, 通過農產品產後加工、包裝、儲存、運輸和配送等物流環節, 做到農產品保值增值, 最終送到消費者手中的活動。[1]

  這個定義是按照物流術語標准中物流的定義來界定的。實際上, 對農產品物流有很多不同的看法, 這裡只是引用了大家常用的一個定義。我國有一個非強制性的物流術語國家標准, 大部分關於物流的定義都是在這個基礎小三通上衍生出來的。

  目前, 我國農產品物流模式呈現多元化特征。為什麼會多元?因為我國農產品種類非常多,小三通貨運 而且各種農產品的屬性不一樣。我國地大物博, 很多地方的自然條件、經濟結構、發展水平都不一樣, 所以就會在不同的地方衍生出不同的農產品物流模式。本文主要介紹以下三種:

  1、 自營物流模式

  自營物流模式, 主要指農產品的生產者、加工者或者是流通企業, 自主組織物流活動, 為自己的物流公司農產品生產銷售進行服務, 連接農產品的生產與消費。這種自營模式實際上可以分為三種類型:加工企業主導型、流通企業主導型和批發市場主導型。

  (1) 加工企業主導型物流模式

  以農產品加工企業為核心, 它直接與農戶或者通過合作社或生產基地和農戶簽訂合作協議, 自己來組織物流的運作, 從而把農產品通過批發商、零售商或者一些直銷兩岸物流網點送到消費者手上。具體參見圖1。

  (2) 流通企業主導型物流模式

  流通企業 (主要指大型超市、大賣場、倉儲式商場) 來組織物流的運作, 從而把農產品通過配送中心送到消費者手中。大陸貨運配送中心有兩種配送途徑:一種途徑是配送中心—批發商—零售商—消費者, 還有一種途徑是通過它自己的連鎖店或者直接送達消費者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兩岸貨運
    全站熱搜

    zhouqlsj5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